先富脑袋,再富口袋的优秀毕业生朱海滨
信息来源:图片新闻  发布日期:2018-04-18  浏览次数:1523

朱海滨.png 

 朱海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2006届毕业生,现为配音演员。


大学生记者是在网上采访到朱海滨的。最开始发现他的QQ头像竟然是迪士尼的卡通头像——“史迪仔”,大学生记者顿时对这个“80后”产生了好奇;随着采访的愈发深入,大学生记者发现,他的经历和思想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人。他的优秀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他的职场经历,更多的是体现在他的精神层面。他,就是朱海滨,一个有着超龄思想的配音演员。

 

将梦想坚持到底

 

相信每个“80后”在小的时候都会有很多梦想,或科学家、或警察、或老师,又或者是医

生……而朱海滨还有一个相对比较特别的梦想——当演员。或许是受当年一部名为《渴望》的电视剧影响,成为一名演员这颗小小的种子在他的心里就这样生根、发芽。然而,并非是艺术世家出身的他,从小学到高中几乎都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演员”这个行业,这个梦想就这样暂时被搁置在他的内心深处。直到高考前夕,他知道有艺术类院校可以报考的时候,才再一次激起了他埋藏心中角落很久的想法,他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影视表演专业,成为了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031级的一名学生。

 

梦想,对于很多人而言都只是一个梦而已;而梦本身就是虚幻的、不真实的。童年的梦想在很多人眼中只是孩子间的嬉笑,很少有人会坚持到最后。而朱海滨做到了,因为他始终相信: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因实现梦想而更伟大。正所谓人因为有梦,才有了梦想;因为有了梦想,才有了理想;因为有了理想,才有了为之奋斗的人生历程。朱海滨就是这样开始了他圆梦的人生历程。

 

朱海滨始终都相信这样一个道理:机会是不会自己主动送上门的,然而机会本身却像小偷,来的时候无声无息,走的时候你就损失惨重;一个人最大的能力就是把握机会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他就要做这个能够抓住机会的人。在保证学业的同时,他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自己主动联系单位,接拍了一些电视剧和广播剧等。或许只是一个路人甲的角色,或许只是一顿盒饭的报酬,又或许拍摄了很久又被无情的剪辑掉……在很多大腕人的眼中,朱海滨所做的这些只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经验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海滨得知到这样一个消息:香港迪士尼要开一个全新的节目,需要在上海招聘配音演员。他心动了。他知道机会来了。然而在面试的200多人当中,不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便是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在这样一群充满着光环的人群中,他显得那样暗淡。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对角色的理解和诠释,他成为了录取的三人之一。很多人将这次成功认作幸运,而只有朱海滨自己才知道——十年磨一剑,他已经等这一天已经等得好久了。

 

圆梦迪士尼

 

朱海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于是身边就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他不留在上海,还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而他自己知道:只有你走出去观世界,你才会有世界观。迪士尼让他真正理解了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不是靠名气,而是靠团队文化和建设。在迪士尼工作期间,绝对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背景而有不一样的待遇,一切都是以个人工作的效率和态度决定的。对于朱海滨而言,这里就是他大展拳脚之地,是他的梦想起航的地方,是他的福地。

 

因为有理想的支撑、有努力的付出,又有一个公平的环境,朱海滨的才华得以完全的发挥。从最开始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配音演员,到现场的角色扮演,可以与观众近距离的互动,再到后期无论是各大媒体的拍摄,或是明星来观赏节目等,但凡是要看普通话场次的,几乎都是由他来做。特别是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2009年有期节目是在香港迪士尼录制的,作为“史迪仔”元老级的扮演者——朱海滨做了《幸会史迪仔》那期节目。从2006年到2010年,朱海滨一直都在迪士尼工作,因为自己深深地喜欢这份工作,所以他从始至终都觉得是处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他像是一个上了发条的永动机,永远也不会觉得累。迪士尼,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充满着梦幻的地方,米老师、唐老鸭、白雪公主、汽车总动员……这些童话人物构成了一个梦幻的家园;而迪士尼对于朱海滨而言,却是一个将梦想变成现实的地方,它将朱海滨看似遥不可及的梦化成了现实。

 

在采访朱海滨的整个过程中,他数次提到了他的导师,一个对他人生影响极深的人。关于如何遇到良师的过程朱海滨没有过多的细谈,但是他在言语之中无时不刻都流露出对良师的感恩和敬仰。在2010年的时候,朱海滨辞去了迪士尼的工作,选择回上海发展事业。或许有很多人觉得这样的选择是错误的、不明智的,觉得既然那边的工作条件已经如此优越,又何必回来重新开始。朱海滨本人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可否认,他很满意目前的工作状况——相对轻松的环境和颇丰的收入,他的确取得了很多人向往的成功,但在他自己眼里他距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也正因如此,他想到了他导师的一句话:“成功之前做你该做的事情,成功之后才做你想做的事情。”于是,他选择回上海做他该做的事情。

 

在上海的这一段时间,他换过好几份工作,并不是这些工作收入低,每一次从应聘到实习到工作,再到辞职,其实对于朱海滨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公司的认可和尊重。而在这兜兜转转的过程中,他一直都在思索着他导师对他提出的三个问题:“你想要什么?你正在做什么?你应该怎么做?”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着实很复杂,因为这三个问题也正是人这辈子要问自己的三个问题,只有真正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一个人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才会很清楚、明了。在朱海滨从2010年回上海到2012年他进上海嘉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之前,他一直都在跟他的导师学习。因为他深知人这一辈子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即“一个公平的载体、名师指点和个人努力”。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次序也是不可以颠倒的。他很庆幸他有这样一位良师。

 

最大的梦想莫过于见闻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跟大家一样,朱海滨在遇到他的导师之前也是这么想的,因为见多识广历来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他的导师指点他:“阅人无数,不如重叠成功人的脚步。”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有他的道理,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成功,跟着成功人士的步伐,距离成功也必定是指日可待的。在跟导师学习的过程中,朱海滨认识了很多形形色色的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不尽相同,但是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了他很多启发。他知道了人要成功一定要具有两颗“心”——好奇心和尝试心。这两颗“心”是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的充分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然而,在这段学习充电的过程中,朱海滨也并非是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其实,这样的做法不被理解也正常,放着高薪工作不做,到处学习难免会被人理解成是一个成年人“不务正业”的表现。可是,朱海滨自己知道这样的一路学习是因为只有先富了脑袋,才能富了口袋。一个好的观念可以赚到亿万的财富,而亿万的财富不一定能买到一个好的观念。

 

成为一名演员是朱海滨从小到大的理想和梦想;而当他真正成为一名演员之后,他的理想和梦想就升华成拍属于自己的作品了。四年的迪士尼工作的确圆了朱海滨儿时的一个梦想,然而日复一日的重复演出却也渐渐磨灭了他更高的志向。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这个梦想再一次在他的心中熊熊旺盛的燃烧起来,他知道这一次他一定会更加坚定的实现这个目标。

 

如今的朱海滨再次选择回迪士尼工作。那里现在也有他的学生,他有责任也有担当把自己这些年所学到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因为他的导师就曾告诉过他:“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不是你赚到了多少钱,而是你帮助了多少人。” 相信回去迪士尼只是为了他自己的事业的发展的一个折中的方法,因为他知道一个人要想改变命运的话,绝对要有更高的追求。他知道充电之后的再一次起航,他一定会越飞越高,越飞越好!

 

从最开始根据QQ头像而断定他是一位童真的“80后”到采访结束后惊叹于他思想的深度,短短的采访过程或许他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他的一些经历,然而这些经历却已经让人对他刮目相看。在采访的最后,他送给了大学生记者一句他导师曾经送给他的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就大不过他的梦想,一个人的梦想大不过所见所闻。”(文/李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