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一峰,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装潢设计2004届专业毕业,现任上海甲级环评公司项目经理。
人生的轨迹是由无数个点滴构成的。在这一路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收集着点滴,将人生的点点滴滴一一拾进自己的行囊。在这没有尽头的长路上,我们无法得知,自己所获得的每个点滴将构成怎样的人生轨迹?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心的一路寻找一路收获,串联点滴,串联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姚一峰说,他的人生,就是一路收集,只要精彩就好。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姚一峰在大学期间很普通,没有获得过奖学金的勉励,也没有做过学生干部的荣耀。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青年,靠着自身的特质,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事业有成。大学三年的生活,对于姚一峰来说,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他说:“大学这几年中,最重要的是随心,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这种随心来源于一种人生态度,不骄不躁而又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过着自己想要过的日子。
大学期间的姚一峰,很爱看书。看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无意中读到:“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样一句话,便挑了读书这件可行性高的选择,于是他在书中寻到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屋,也曾在书中飞跃千山万岭,穿越时光荏苒,像植物吸收养分般的一点点吸入书籍所赐予的天地精华,这种读书的过程让姚一峰很是享受。而姚一峰也非整日只捧着书的圣贤之人,闲暇的时候也喜欢和三五好友打打篮球,亦或是课后做做和专业课有关的小作品陶冶情操。这种随遇而安、追随内心的心态,为他今后的人生走向打下了基础。
姚一峰也是个有条理性的人,大二初便独自搬到了校外的小公寓,提前过上了一个人的生活,烧饭做菜,洗衣拖地,这些琐碎的家务事干得有条不紊,而这个总爱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的男孩子也总是招得房东阿姨的欢心。不仅在校外是如此,进入大学初期,姚一峰就是他们寝室的小闹钟,在自己打点完一切后,总会叫醒还在睡意朦胧的室友们,再出门买着早饭,悠闲地踱步去上课。
就是这样,在大学期间的姚一峰收获的点滴是随心自在,内心没有枷锁的度过了三年人生中最单纯美好的日子。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2004年7月,姚一峰毕业了。人际关系丰富的他经朋友介绍任职于上海艾克米迪建筑设计,这个与自己装潢设计专业对口的工作让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然而这种满足感并未持续多久就被强有力的工作节奏给冲击得消失殆尽了。初上工作岗位的姚一峰正巧赶上公司接手长春长影世纪城这个大项目,因此辛苦加班必定是少不了的。而加班所持续的时间与频率也在逐步增加,到最后,每周少说也有四天需要加班晚点到十一二点,而虹桥开发区当时并没有地铁,回家的唯一交通工具便是公交。而往往有时加班的时间晚了,连公交的末班车都赶不上,便只能自己打车回家,甚至更多的时候晚饭都是在回家的路上解决的。这些高强度的加班晚点让姚一峰的体力渐渐感到不支,而更让姚一峰感到疲惫的是来自于内心的压力,初来乍到、刚刚踏上社会、对工作岗位的不适应,这种种都让姚一峰心力交瘁。
“每天回家看着漆黑的夜空下,自己在灯光下倒映的长长的影子觉得内心特别苦闷。”姚一峰就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初上工作岗位那段艰苦的好比在度过三年自然灾害一样。但漫长的黑夜总会过去,黎明虽姗姗来迟却也随着工程的结束翩翩而至。姚一峰看着眼前自己参与设计的长影世纪城内心有种说不出来的激动,如此宏伟如此壮观,而这些鳞次栉比的建筑群的崛起也有着自己所尽的绵薄之力,荣幸骄傲之感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姚一峰心中疯长。
虽然这项大型项目的完成给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姚一峰带来了欣喜,但喜悦之情过后,工作还是得继续。姚一峰清楚地知道,在工作岗位上自己毕竟是个刚走上社会的孩子,经验阅历还不丰富,想要获得领导的赏识,就得眼里看得到事情,什么事情都得做。有一次,运输队把应该发往仓库的两套重机设备误发到写字楼来了,当时办公室中的男同事寥寥无几,而生怕设备有急用的姚一峰二话不说便把东西用椅子垫着,一点点地挪下了楼,再亲自装车转送到仓库中。这一忙活,竟也废了大半天功夫,这个庞然大物把这个身强体壮的大男孩累得瘫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喘了好一会。“什么都肯做,什么都愿意去做。”这句话成了姚一峰当时心中的信条。于是,在艾克米迪的三年中,姚一峰收获最多的是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夹杂着喜悦与艰辛的工作生活中,有时难免也会遇到让人觉得委屈的事情。一日因为老板的原因,原本采购的货物没法按时把钱给对方,对方就派人来要钱。而姚一峰恰巧在这时去商场提货,对方二话不说就拿着棍子围了上来,虽然当时支票是在包里,却是给另外一家客户的。因此,姚一峰硬着头皮死死护住包,不让包里的支票被劫了。所幸,最后警察的到来终于使这场闹剧及时收场。可姚一峰身上难免被拉拉扯扯受了点皮外伤。
这事情虽然过去了,可终究给姚一峰心中留下了点阴影。加上一些重大项目完成后姚一峰所处的设计部门处于半休假的状态,这对想做一番事业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无法忍受的。于是姚一峰毅然选择了辞职。
递出辞呈后的姚一峰,本着对设计的执着与喜爱,一心想要寻求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求职的道路却并非如人所愿。心情跌落谷底的姚一峰不禁对自己曾经坚定不移行走的方向产生了怀疑,这路是对的吗?
越是想要探讨问题的本质,就越是觉得痛苦迷茫。“多年后,当我坐在办公室里闲暇之余回想起这段迷茫的日子,我发现,我竟然已经有些记不清迷茫的原因了。青春就是这样,痛过了也就过了。”姚一峰是这样说的。在经历过了无数辗转反侧的夜晚,决定再一次跟随自己的内心。既然无从得知一切,且不如“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将一切得失与烦恼放下,也许会有新的局面发生呢。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于是,在随后的日子中,姚一峰给自己放了一次长假,远离繁华喧嚣的城市,孑然一身踏上美丽的草原,飘过清澈的溪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旅行中珍贵动人的点滴。独自一人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走过一个又一条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在旅行中寻找真实的自我,追随自己的内心,即使这颗心此时此刻也在迷茫,但这颗心也依然跳动依然迸发着青春的律动。
在这段闲云野鹤的日子中,姚一峰收获了一种别样的心境,仿佛返璞归真般的纯净。
这样的日子,一眨眼就过去了半年。在某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姚一峰结识了一位从事大气预测工作的老师,在与其交谈的过程中,他们交流了与环保许多有关的故事,而这半年来的休假旅行,姚一峰也看遍了各种自然风光与城市景色,对各地空气质量与大气环境也颇有自己的看法。同时,姚一峰认为大气预测这一技术是新兴产物,有它一定的前景性。于是,调整多时的姚一峰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摒弃之前所学的和设计有关的一切,转而学习这门新的技术。因此,姚一峰师从这位老师,一切重新开始。
整装待发的姚一峰于2008年求职来到了上海排名第二的甲级环评公司。因为大气预测当时是环评报告书中最新的一个部分,而姚一峰又是第一代掌握这一软件的,虽说是最新掌握这门新兴技术的,也保持着先进性,可毕竟是半路出家,而全国掌握这门技术的人也不多,无法从中获得有用的经验,只能一个人独自在求学的道路上钻研摸索。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姚一峰面对眼前这座坚不可摧的大山,一度感到苦不堪言,但他这次却未曾感到迷茫,未曾想要放弃,因为这次的他坚定了。先从掌握软件运用开始,再到真正了解大气污染物的预测分析,从起初的机械化操作,再到真正运用理解其中原理。姚一峰每一步走的艰辛,却也走得扎实。
在短短的几年间,从一个初入环评行业的新手做到如今的项目经理,目前公司中大气预测以及风险预测的项目都由姚一峰亲手把关。姚一峰说“这份工作除了辛苦,带给我更多的是快乐。虽说环评的工作不比原来做设计轻松,甚至更疲惫。但我却在这里找到了自我价值和人生坚持的目标。”至此,当年那个踏上社会懵懂青涩的男孩经过九年时间的磨砺与风雨的洗涤下终于长成了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
在环评行业的这几年中,他收获的点滴是一种无法被其他事物所取代的人生价值。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这么多年从业道路走来,随遇而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这些性格特征促使姚一峰在求职道路越走越好。但当被问及,这么多年来,是什么支撑你帮助你走过一路的时候,姚一峰却说了四个字——重情重义。“很多人都认为,成功在于自身的努力,其实成功也在于机遇,而我的机遇就在于这四个字。”因为注重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姚一峰经朋友介绍得到了第一份工作,也因结识贵人而走上了如今的这条道路。生活中的姚一峰不仅重情重义还是一个有原则有道德的人,和善友爱的宽待身边每一个朋友,用宽容的眼光看待生活中每一件是非之事,不卑不亢以中庸之姿生活在这个纷乱的社会。
也曾经有人质疑过,在成功的道路上,这些情与义甚至其他无关的东西有什么用?“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他这样解释。在追逐梦想、追逐未来的过程中,正义、尊严、情谊、道德,这些一度在黑夜时刻拯救我们、安慰我们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也许会是可有可无甚至成为犹如鸡肋般的东西,而姚一峰却始终坚持相信这些都是人生的珍宝,是上天赐来的福运,为满是荆棘的道路上带来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姚一峰,走过艰辛酸楚的岁月,叹过悲凉无奈的世事,经历了沉默难捱的时光,以不抱怨,不放弃,不卑不亢的坚毅走完这段路,终于寻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并感动于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和收获的所有。随心、吃苦、耐劳、坚忍、道德、重情重义、人生价值感,当这些人生道路所收集的点点滴滴串联相通之时,便构成了属于他的别样人生。(文/卜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