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陈静坤的“非典型奋斗史”
信息来源:图片新闻  发布日期:2018-05-15  浏览次数:1369

陈静坤.jpg

陈静坤,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08届装潢设计专业毕业生,现任同济装潢设计公司(松江店)设计总监。


对于陈静坤来说,他从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至今的人生轨迹,总结起来就是一部非典型的当代青年奋斗史。之所以说非典型,是因为他虽然和大多数奋斗着的同龄人一样,在大上海波涛暗涌的日夜里浮沉,却没有沉溺在幻想里被时代的浪潮带走,而是异常坚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走,“最重要的是坚持”,这是陈静坤重复最多的一句话。

 

坚持学习,学习坚持

 

200712月,陈静坤进入了一家位于徐家汇的展示设计公司做实习生,这是他第一次正式接触社会。从徐家汇到学校的路很远,展示设计也不是陈静坤的专业,刚踏入社会的初生牛犊虽然勇敢有余,但还是得一点点从头学起。谈到那时候的经历,陈静坤说,虽然那时候连设计助理都算不上,但是这份工作是他学习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只有脚踏实地把第一步走好了,以后才能越走越平坦。


陈静坤成为设计助理是在次年的4月,他进入了位于吴泾镇的同济装潢设计公司实习。按照公司规定,每个员工每周要轮流加班一天,为了多学点东西,陈静坤一个人包下了所有的加班工作,每天都在公司待到九点,才骑着自己花五十块钱买来的自行车赶回学校。那个时候实习生的待遇不高,每个月只有五百块,但是在陈静坤看来,男孩子自己有了收入就不能再向家里要钱了。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再也没有张口向家里要过生活费,即使每顿只吃一份一块五的泡饭,他也还是很乐观,“起码我还能养活我自己。”上海的风大,夜里骑自行车脸总是被风吹得冰凉,而因为囊中羞涩,陈静坤看见路边的烤羊肉串也不舍得给自己买。


到了2010年,陈静坤在松江买下了自己的房子,还把大学时交往的女友娶回了家。从每个月只有五百块工资到成家立业小有成就,也不过两年多的光阴,穷小子就摇身一变成了今天西装革履的设计总监。他说:“实习的时候不要把工资看得太重要,主要还是借助公司的平台去学习和成长”。陈静坤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得过高,而是一直以谦虚的学习者的态度参与到每一份工作中。他的这种坚持学习的态度,还得从读书时说起。


还在东海读书的时候,陈静坤曾经是班里玩得最疯的一个。“那个时候在学校只有学习,空余时间就是玩,不会考虑太多现实的问题”。到了临近大三,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开始越来越频繁的谈到关于工作的话题,这个懵懵懂懂的大男孩也忽然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于是他开始从疯玩的状态里醒悟过来,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起了打算。为了弥补自己在课堂学习里的欠缺,他决定潜心研究各种设计类的软件。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陈静坤就把CAD软件给吃透,还一口气买了几千块钱的书,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对着电脑学习和研究3DMAX软件。他每天几乎都熬到凌晨两三点,总是要坐在电脑前看着作品渲染完成,才能安心去睡觉。“那时候完成一件作品的满足感是很大的,做完之后连睡觉都觉得特别踏实。”


设计师是一个表面风光无限的工作,但这也是一个入门很难,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行业。陈静坤从高中开始学美术,也自己学习一些简单的设计,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装潢设计这一行。而与他同专业的有些同学,做了一阵子装潢设计就转行了,因为太辛苦、也因为目标不那么坚定。可他却是“一条道走到黑”的性子,即使吃着一块五一份的泡饭也不肯放弃。“我们当年同班的同学,现在几乎没有人在做这一行了。”陈静坤有些遗憾地说。这份工作做到今天,陈静坤深知“坚持”对于设计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很多人并不是做不好这份工作,只是少了一点坚持的毅力。”往往是在最困难的阶段,才是最能得到锻炼和成长的时候,他正是从困难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并不抱怨奋斗的艰辛。


工作的这几年间,陈静坤也带过好几个助理,这些比陈静坤小不了多少的年轻人,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缺点——眼高手低。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这样很不好”,年轻人对自己的自我预期不能太高,在刚刚入行的时候应该用心学习,而不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赚钱。


“每条正确的路都是通向光明的,关键就看你的这条路是一直在走,还是半途而废。”陈静坤在自己的个人简介里写了这样一句话。要在工作中坚持学习,还要在困难中学习坚持,坚持朝着自己认定的正确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无论是从事设计行业,还是其他的行业,坚持都是不变的真理。

 

聚沙成塔

 

陈静坤正式工作后的第一个项目,是为一对老夫妻做一个两房两厅八十九平方米的家装设计。对当时的具体情况陈静坤至今还记忆犹新。客户虽然年纪比较大,对于专业性的东西不是很了解,但是对品质的要求还是很高。为了做好这个案子,那时候的他付出了“现在自己都觉得很难以想象”的努力。


装潢设计行业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与客户的沟通,陈静坤每次在与两位老人见面之前的晚上,都会把自己第二天要说的话,以及他猜测对方会提的问题和答案全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在与客户见面之前把填满三四页纸张的内容全部背熟。直到这个案子结束,他那本厚厚的笔记本已经全被写满了字。因为心知自己当时在专业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陈静坤笑着说算是“打肿脸充胖子”。在项目的设计工作方面,时任同济装潢的设计总监,也是陈静坤当时的师父,给了他很多建议和帮助。从专业性不足努力来补,到现在专业过硬工作认真,陈静坤有感于自己当初的坚韧,也对一路走来帮助过他的人心怀感激。


完成那个项目的时候是2008年,陈静坤才二十一岁,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确实还是个“初成年”的小伙子,但是老夫妻俩却觉得这个年轻小伙子很专业、很靠谱——是那一整本笔记本的积累和努力,为他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尊重。陈静坤的公司领导曾经对他说:“设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他做的每个项目都会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来进行设计,而不是一味追求高价格。


在行业里做了几年,陈静坤越来越适应这份工作,对于行业规则和专业性的知识都比较了解。当年为了完成两房两厅的家装设计所付出的努力,可能比他现在做一个独栋别墅项目还要多。当然,虽然现在在每个项目上付出的精力相对少了一些,效率却提高了,这就是聚沙成塔的结果。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前期熬过去了,后期很可观”。这里的“可观”说的是收入,其实也是发展前景。熬过了最难走的一段路,总会看到坦途,或许还有沿途别样的风景。


总结这几年的工作经历,陈静坤对自己的职业也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在他看来,“首先就是要学软件,要精通,而不是掌握。”而软件就像是设计师的一双手,熟悉和精通这些软件,就像小孩子学会用双手去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但是要想用自己掌握的技能去创造一个产品出来,这个产品还要能让客户满意,还需要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创造性思维。陈静坤工作之余时常会去四处走走看看,去卖场里了解别人的作品,通过对比和学习给自己充电。


陈静坤还说,做装潢设计的第三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了解市场情况。这里的市场情况不仅仅是竞争对手的情况,而是指的整个装潢市场的情况。设计师要对市场上任何的建筑材料的情况和价格都了然于胸,还要了解所在区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楼盘情况,甚至对那些楼盘附近建材市场的情况也要做好详细的了解。说着这些的时候陈静坤的表情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就好像在讲一件再平常


  不过的事情。在他看来,设计是一个“没有底”的行业,设计师永远都在学习和积累,这个聚沙成塔的过程让设计师逐渐成长和成熟,也丰富了自己的个人阅历。


“设计师就像一坛老醋,越陈越香。”陈静坤说。

 

三十而立

 

陈静坤的妻子,是从大学时代就与他一路相伴而来的。在他看来,男人三十而立的古语是说得很有道理的。刚出校门的时候,陈静坤还是个一穷二白的大男孩,每个月花四百块钱与人合租房子,还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而两年后他已经买了房结了婚,到如今已经膝下有子,虽然还没到三十岁,但确实已经从大男孩蜕变成了有一个担当的男人。


“人家毕竟要跟你一辈子”,买房这件事情对于陈静坤来说是一种责任,“作为一个男人,要支撑起一个家”,要对家庭负责、给家人安全感,就一定要有属于自己小家庭的房子,不能让一家人跟着自己漂泊。在这一点上陈静坤的想法很传统,他不仅一步一个脚印地打拼着自己的事业,也一点一滴地为自己的小家而努力着。他现在的工作地点在同济装潢设计公司的松江店,而当初选择从市区来松江工作的理由很简单,只是因为现在的妻子、那个时候的女朋友也在松江工作。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促成了一个简单的决定,看似轻率,却一步一步就走出了一个安稳的未来。陈静坤坦言现在的自己不再像刚毕业时候那样攒足了一股子冲劲了,成家以后需要考虑的事情多了,他需要为现实做打算、为家庭做打算。三十而立这个词,用在这个正在奔三脸上却依然长着青春痘的男人身上,大概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在陈静坤看来,会做打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大学毕业之前就要为毕业之后的目标做详细的打算,否则在浑浑噩噩中“青春很快就流失掉了”。即使路还没有开始走,但至少要先看清自己准备要走的路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用坚持和毅力把自己想走的路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从只知道上课和疯玩的愣头小子,到今天的成熟稳重,陈静坤说自己的很多人生启发来自一位亦师亦友的老师。


王小瑜老师是陈静坤大学时候的系主任,用他的话说这位老师专业“很厉害”、“对我特别好”。那时候陈静坤总喜欢和他沟通,听听他对各种事情的意见和看法,跟他交流起来就像跟同班同学聊天一样,不会紧张或者尴尬。


有时候这位王小瑜老师还会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去食堂吃饭,大家天南地北地聊天,“我们三个班基本上每个人都很尊敬他”。他经常会跟班上的同学聊很多有关工作的事情,讲一讲以前的学长学姐们毕业以后的情况,也会给大家提一些建议。陈静坤对于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很是珍惜,“一位好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这位在他看来和蔼得“凶也凶不起来”的老师,就是陈静坤大学生涯的良师益友了。


毕业至今四年多,陈静坤已经完成了成家和立业这两件大事,算是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得还不错。他一直强调“坚持”的重要性,也认为自我提升很重要,“没有能力就会被淘汰”。他的路还在走,奋斗也还在继续,陈静坤希望自己的这段“非典型奋斗史”能够给以后的学弟学妹一些启发,毕竟未来的路还很长,该怎么走一定要做好打算。(文/全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