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海燕,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建工专业2002届毕业生,现为Herzog & de Meuron(HDM)项目,建筑师,与万达、万科、保利等多家知名地产商有过合作。
2002年毕业于东海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的毛海燕目前已经成为了知名建筑设计所HDM的项目建筑师,在过去的十年里,她通过成人教育升入同济大学建筑系本科,并先后辗转了上海四家建筑设计所,她做过最基础的厂房设计,也与保利、万科等多家知名公司合作。在她看来,要在工作中有所成就,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
不求甚解 用耐心攻克难关
1999年,高考发挥失常的毛海燕接到东海学院的通知书。那一年,也是东海学院第一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考虑了许久之后,毛海燕终于还是放弃了复读的计划,填报了自己喜欢的建筑工程专业。和大部分成功者一样,毛海燕的成就当时也孕育在一个小小的梦想之中,“我就想着读完了,再去同济读个本科。”
刚刚进入东海学院时,毛海燕还没办法很好的摆正自己的心态,相比于大多在一本学校念书的同学们,自己仅仅在一个没什么名气的专科院校。好在她所在的专业给了她一些不一样的底气,“我的学校没有他们有名,但是我的专业知识可是他们没有的。”
东海学院没有让她失望,她用强大的师资配置和丰富的实验资源培养出了一批专业知识扎实的毕业生。“当时的指导老师都是交大的,系主任更是交大的老教授。”毛海燕至今记得,炎炎夏日中,当时年近50的系主任潘行庄教授在周末骑着自行车来到学校为考试前的他们答疑、讲解,逐一理清每一个有疑惑的知识点。也正是这批教师,为东海学子们联系企业、联系房地产开发商、联系建筑施工方,带着他们参观施工现场,现场讲解建筑工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在东海学院学习期间,毛海燕和她的同学们乘坐着学校的大巴去交大做土壤压力测试、进工厂做水泥压力测试……毛海燕对结构知识的认识由此一步步愈发深入。
课外有着丰富的实践机会,在课堂内学习的过程中,毛海燕也和大部分学生一样有自己头疼的科目,那就是“力学”。“在刚刚接触的时候感觉像天书,怎么也想不通,理解不了。”尽管高中学习的理科,但是不同于高中时期的外力,静态的力学还是难倒了当时的毛海燕。不过,她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诀窍成功摆平了力学,取得了班级中上游的成绩。“力学有3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学了三年,我的方法除了辅导书,再有就是不求甚解。”
为了学好力学,毛海燕专门去书城挑了一本讲解最详细的辅导书,结合着辅导书图文并茂的解释一步步开始做题。与一般方法不同,遇到问题时,毛海燕先不急着非要理解,而是先记住怎样的问题需要用怎样的公式去解决,在学习了一两章之后,她慢慢摸出了门道。通过不求甚解的方式,她慢慢理解了力学中的诀窍,再回过头看之前的问题,就发现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
诚实肯干 凭实力赢得赏识
直到大三,毛海燕都还没有实习和找工作的想法。偶尔一次与工作有关的经历是去光大招聘会“看看”。
“真的只是看看,因为我们就去了个人,什么都没带,当时连简历这样的概念都没有。”毛海燕觉得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当时的自己还很傻,不怎么考虑就业的问题,但是经历过这次招聘会她也总结出了自己的求职经验,“通过这场招聘会我学会了有的放矢,招聘、应聘是对等的,大家是平等关系,千万不能自己让自己低人一等。”
之后,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启事,毕业前的毛海燕得到了去同博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面试机会,和她共同去面试的有四五个人,他们有的带了作品集,有的带了几本证书,看到这些竞争对手们在面试官面前侃侃而谈,只带了一张学校推荐表和一张成绩单的毛海燕在面试时一度紧张得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但最后,几位面试者中只有她留了下来。后来,她才知道被留用的原因:“你比较诚实,脾气性格都比较好,而且学校成绩也还可以,只要做了,肯定很快就能上手。”
在以后的一次次转职中,毛海燕也慢慢发现,工作中实干能力要比学历来得更重要。在同博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三年里,毛海燕参与了公司里的大小事务,了解了设计的所有流程,未来的人生画卷终于慢慢在她眼前铺展开来,一度,她放弃了去同济再次进修,专心于自己当前的工作。
在工作了一段时间过后,由于建筑工程专业与建筑设计并不完全对口,毛海燕渐渐发现了自己专业知识上的不足,抛开了高考时的胆怯,她开始为考入同济建筑学的成人教育做准备。素描考试成为了当时最大的门槛。“当时看到那些有基础的学生打框、勾线、打阴影,那叫一个羡慕,但是自己就只能像个小学生一样笨手笨脚地画。”在素描考试失败了一次后,毛海燕还是克服了高考时的恐惧坚持第二年继续备考,“那时候根本没想过其它学校和专业,就一根筋地想要进同济的建筑学。”从东海学院到同济大学,她走了整整两年。在拿到同济大学的那份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时,毛海燕比高考时还要激动。而这一切成功,正是来自她的坚持与专一。
晚上五点半从设计所下班,六点就要到达同济上课,毛海燕为了能够按时抵达教室不得不提早请假下班赶去学校,中间往往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早退的工时也只能用加班来弥补。
“那个时候很辛苦,也没有什么娱乐的时间,但好在单位里的同事都很照顾我,有时候做不完的活他们也会帮我分担一点。”回忆起那段时间,毛海燕仍心怀着对同事间友谊的那份感动,“而且边读书边学习也有好处,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可以马上运用到工作中,而在工作中的东西也同样可以用到。”
同时,毛海燕也认为专升本时一定要有目标,不能仅仅为了学历而读,在工作中老板最看重的还是员工的业务能力,学历只能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起到帮助,所以专升本时也应当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专业,只是为了提高学历而选择一个好考的专业并不能带来太多实质性的帮助。
谦虚细致 靠经验弥补短板
毕业后的毛海燕很快在同博建筑设计事务所接手了第一份设计,她负责设计张家界东湖苑的部分房型。在实际操作中,她才慢慢发现工作中有许多观念需要调整。“在学校里,你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设计就可以了,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你更需要尊重合约方的意见来修改。”
从房型到楼房的外立面到露台、阳台设计,毛海燕的第一份设计经过了反复修改,历时近半年,她终于完成了第一份设计。而就在这一过程中,她还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画图的速度比别人慢,对于建筑通风、采光的细节也要一一请教老工程师。“其实在工作中也需要抱有一颗平常心,先工作,如果自己检查过没有发现错误就问心无愧了,再有错误只是说明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同博了解到了设计的知识之后,毛海燕又再次跳槽去了陆家嘴设计所,在设计所的三年里,由于她初来乍到,接手的也往往是比较基础的厂房、学校等设计元素相对较少的任务。当时她的想法就是尝试各种工作,所以让她做什么她就去做什么,从来不会挑剔工作。也正是在这些基础的工作中,毛海燕发现了不少极易被人忽视的小细节。
曾有一次,毛海燕设计了一个将二楼的雨水直接排至一楼屋顶的排水系统,一旁的老工程师看了赶忙提醒她,因为引流之后雨水的长期冲刷必然会对屋顶造成影响,直到这时,毛海燕才知道需要利用一种叫“水簸箕”的结构将水流引至别处,就在这之前,她甚至不知道水簸箕为何物。“以前设计稿纸上交之后往往对方会跑来询问一些细节怎么处理,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在设计的时候就会把这些细节事先处理好,很少在之后加工了。”
凭借着扎实的态度和越来越多的作品,毛海燕从中级建筑师升任高级建筑师,并在今年三月跳槽至HDM担任项目建筑师。
回顾一路走来的经历,毛海燕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其实我做这一行在学校方面并不占优势,在专业方面也不完全对口,但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努力,不要自己觉得比不上别人,就会有成果。同时,在单位里,不论是新人还是老人我都非常尊重,有时候遇到新来的同事还会让他们早点下班把活留给我们干,反正我们已经习惯加班了”
为了能够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工作,今年三月,毛海燕来到了HDM担任项目建筑师,这意味着她又将告别过去的成就重新开始,她说,自己在这里还能够学习到更多新的东西。(文/张涛)